中国丝绸生产的核心机密是如何外泄的? 【历史上的“一带一路”】之九-上海静怡
小编的话:在很长的历史岁月里,种桑养蚕和纺织丝绸,一直是中国人独有的技术。中国只允许生丝和丝绸成品出口,禁止核心技术外传。但是,由于丝绸在国际市场上的热销,引起了各国对丝绸生产技术的好奇和觊觎。一般认为,蚕桑技术大约在公元4世纪传到中亚、西亚张墨锡,公元6世纪左右传到欧洲。对于养蚕技术是如何外传的,历来说法不一,其中流传最广的是有关“传丝公主”和“僧侣间谍”的故事……
中国生产丝绸的历史,最早可上溯到距今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很长的历史岁月里,种桑养蚕和纺织丝绸,一直是中国人独有的技术。中国历来对丝绸生产的核心技术——蚕桑技术严格保密李方伟,只允许生丝和丝绸成品出口,禁止核心技术外传。
传统养蚕技术
由于丝绸在国际市场上的热销,自然会引起各国对丝绸生产技术的好奇和觊觎。于是各国都在绞尽脑汁设法窃取这一“独门秘笈”。而获得该技术的国家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也大都将其秘而不传。
一般认为杨舒越,蚕桑技术大约在公元4世纪传到中亚、西亚,公元6世纪左右传到欧洲。对于养蚕技术是如何外传的,历来说法不一,其中流传最广的是有关“传丝公主”和“僧侣间谍”的故事。珂兰葵尔瑞
唐玄奘法师所著《大唐西域记》
据唐代玄奘法师所著《大唐西域记》记载,瞿萨旦那国(古代于阗国,今新疆和田附近)本不产桑蚕,该国国王很希望自己国内能栽桑养蚕西安华仁医院,便请求“东国”赐给桑种和蚕种。东国不但不给,还下令关卡严加盘查,禁止桑种和蚕种出境。瞿萨旦那国国王不死心,又提出了与“东国”和亲的请求,希望“东国”选派公主嫁到瞿萨旦那国。“东国”国王正好也想向西扩大势力,便答应了这一请求。
现代舞剧《传丝公主》
迎娶公主时,瞿萨旦那国的使者秘密告诉公主,他们国家“素无丝帛桑蚕之种”,希望公主设法带些桑种和蚕种过去,将来好为自己做衣服用。公主听了使者的话,便私下里搜集了一些蚕桑种子,藏在冠冕中,并选了几个熟悉养蚕纺织的侍女随自己一同前往和亲。
迎亲队伍到了边境,守关卫士搜查了所有行李,却没人敢近身检查公主的帽子龙永图简历。就这样,公主顺利地将蚕桑种子带到了瞿萨旦那国。从此以后,和田一带便有了蚕桑生产,并很快成为有名的丝织业中心。
现代舞剧《传丝公主》
《大唐西域记》中还说,距于阗王城东南五六里有一座麻射寺,里面有几株桑树千年水沉木,相传就是当年东国公主栽种的。玄奘法师西去印度求法时曾专门参拜过这座寺院,并看到了依然挺立在那里的枯桑树。
非常巧合的是,上世纪初,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我国新疆地区考古探险时,在丹丹乌里克遗址中发现了一块唐代画版史德拉海牛。画版正中是一位头戴高冕的贵妇,其左侧有一盛满“形同果实之物”的篮子丹昆特大桥,右侧有一“多面形的东西”。贵妇两旁还分别跪着一个侍女模样的人。起初斯坦因对画的内容大惑不解,直到看到左边的侍女用手指着贵妇的帽子,方才恍然大悟,原来此画描述的正是玄奘法师所记“东国公主传丝西域”的故事。画中篮子盛的正是蚕茧,另一侧多面形的东西是纺车,侍女手指贵妇的动作,似乎在暗示帽中藏着桑蚕种子的秘密。
唐代《传丝公主》画版,现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
不过,《大唐西域记》没有指明故事中的“东国”是哪个国家,有人认为是中原王朝的东汉或者北魏政权,也有人认为是于阗的邻国,很可能是楼兰或高昌等国。但不管怎么说,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凤凰古城自助游攻略中原的养蚕技术是沿着丝绸之路首先传到西域,之后又通过这里传向西亚和欧洲的。
拜占庭帝国得到蚕桑技术的方式和于阗颇有些类似:直接要不给,那就派“间谍”去盗取。
长期以来奶妈威武,由于受到波斯在丝绸贸易上的盘剥,拜占庭一直想摆脱波斯的控制,但是各种努力屡屡受挫星河霸血。
就在这时,一个机会来了。
公元552年前后,有两名印度僧侣(一说是波斯人)来见查士丁尼大帝邱佩宁,他们自称曾在一个叫赛林达(一般认为是新疆地区)的地方居住过很长时间,在那里完全摸清了丝绸生产的秘密。他们向查士丁尼保证可以帮助搞到这一技术。
查士丁尼画像
正一筹莫展的查士丁尼立刻来了精神,忙不迭地询问详情赵大地。僧侣们告诉皇帝,丝是一种小虫吐出来的,它们天性具有这种本领,可以连续不断地产丝,但是无法从赛林达带活虫回来。不过,这种虫子能产下无数虫卵,携带非常方便,而且只需在虫卵上覆盖上厩肥,产生足够的热量,这些虫卵很快就会孵化成虫子张媛琦。
蚕卵
查士丁尼听后大喜,向僧侣许诺若能带回桑蚕卵种,将重重有赏。于是两位僧侣不远万里返回赛林达,以佛教为掩护,四处搜集蚕种和桑种,然后藏在事先准备好的空心竹杖中,装作云游四方的僧人,骗过边境关卡,成功回到拜占庭。
“僧侣间谍”回到拜占庭后受到热烈欢迎
蚕种和桑种传到拜占庭后,由于地中海地区宜人的气候非常适合桑树生长,养蚕制丝业在拜占庭帝国境内迅速建立起来。这在欧洲丝织业发展史上是一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软碟通注册码。此后,欧洲逐渐减少了对东方丝绸的依赖,从而导致波斯丧失了在丝绸贸易中的垄断地位。查士丁尼皇帝也因在发展本国丝织业方面功勋卓著而被誉为“丝绸之帝”。
“一带一路”系列全程回顾:
①2018年2月9日【历史上的“一带一路”】之七:搭上古代中国的“顺风车”后,这个国家竟然获利十倍之多!
②2018年2月6日【历史上的“一带一路”】之六:两千年前的中国“野战排”,他只带36人定西域,堪称古今中外第一牛人
③2018年2月2日【历史上的“一带一路”】之五:常惠与冯嫽:须眉巾帼并流芳
④2018年1月30日【历史上的“一带一路”】之四:她一生3嫁,历经4朝,苦度50载,只为完成这一特殊使命
⑤2018年1月25日【历史上的“一带一路”】之三:“天马来兮从西极”
⑥2018年1月16日【历史上的“一带一路”】之二:他两次出使,历时十多年,行程数万里,终于“凿”通了这条路
⑦2018年1月11日【历史上的“一带一路”】之一:为什么叫“丝绸”之路而不是别的?
⑧2018年4月4日【历史上的“一带一路”】之八:中国位于地球的最边缘鲍毓麟?中国人红发碧眼?丝绸是羊毛做的?古罗马人的脑洞不是一般的大!
文章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上海静怡,为您传播正能量
欢迎各位积极投稿,一经采用报酬丰厚哦!投稿邮箱:1069335116@qq.com
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