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梦萌家教辅导
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梦萌综合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幸福一家亲,由独特的自然环境、经济制度、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积淀而成的刘相韬。不仅以经典文献、风俗制度等客体形式存在,而且也以独特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行为方式、审美情趣等主体形式存在着。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千里传,万里路途多遥远,异国他乡中华文化美名扬。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其中意味需要细细品。
中国传统文化是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这些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和生活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道德情操、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具有强大的遗传性,渗透在每一位中国人的血脉中。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它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它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山西张新明,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说到中国传统文化,每个人脑子里最直观的反应恐怕就是“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这两个词。但究竟怎么个“源远流长”化蝶简谱,又如何“博大精深”,恐怕一时半会还真难以详细解释。因为在每个中国人心中,传统文化早已浓缩成一颗闪闪发光的夜明珠——周身光芒太耀眼,反而难以分清每一个细小的闪光点。我个人觉得,“源远流长”指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所谓“传承”;而“博大精深”指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内蕴丰富包罗万象的容纳度,所谓“内涵”。
如何正确认识与评价中国传统文化?这个问题自“西学东渐”以来就有不少议论,“精华糟粕共存论”就是其中的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太丰富,我就从这三千弱水中选取一瓢,以国学为例来浅谈它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尤溪天气预报。
中国的国学分为经、史、子、集。“经”就是中国的经典,包括五经、十三经;“史”就是史书;“子”就是诸子百家;“集”单指文集,包括诗歌、散文、歌赋、碑帖,也包括祭祀、公文等。北大教授陈兆杰老师在《国学有大美》一书中将国学之美分成境界、德操、文字、悲悯、轻盈这五个方面。我觉得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与优良传统也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儒、道、法、佛互补的精神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儒学对中国传统文化乃至整个社会生活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尤其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伦理道德、文化教育、风俗习惯、国民精神等方面的影响至为深远。
而道、法、佛三家与之形成互补之势,比如历代皇朝交替使用道家、儒家、法家、佛的治国思想。一个皇朝新建立时,往往采用道家“无为而治”的主张,休养生息;当皇朝逐步稳定时,便转向儒家,兼用佛家、法家,以此来巩固当朝政权与社会制度;到皇朝衰败末期名门女王,则更多倚重法家思想,力求以严刑峻法来挽回危局。
这种互补的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大一统国家长期稳定发展、富有极强生命力的基础。
(二)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爱国德操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强调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最高目标,倡导“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处世态度,把国家安危与民族存亡放在首位。
从范仲淹“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泰然之志,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昂然之德,从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豁然之明,到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浩然之气,无不包涵着一种兴国利邦的报负和为民请命的精神及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患意识。
(三)百花齐放的文学魅力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它们成为一种特殊的符号,勾勒出一幅幅独具传统文化特色的图画。
诗经文字简洁,以少总多,情貌无遗,读之可明道;楚辞文字沉郁,感情激奋,读之可养志;汉赋文字汪洋,规模宏大,读之可盛神;唐诗文字刚柔并济,气象万千豆捞坊菜单,读之可立魂;宋词文字清丽,大美天成,读之可洗心;元曲文字激越,摇曳多姿,读之可通灵;明清小说文字典雅,描世间百态,读之可启智。
中国文学讲究两种境界,第一种叫“我注六经”,就是要我们去学习经典,明晰自我;第二种叫“六经注我”,就是通过解读产生新的认识,赋予经典新的思想内涵。倘若我们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能达到这两种境界,才算真正触及到它的神经而不是只看到了表象。
(四)恪守以和为贵的中庸之道
中国传统文化以和为贵的和合精神最为典型地体现在“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中。这从孔子所谓“礼之用,刘冬和为贵”到孟子所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都可以得到明确印证。
中庸之道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普遍的社会心理习惯,如政治上“大一统”的观念,经济上“不患贫而患不均”的思想,文化上“天下一家”的情怀,为人方面“厚德载物”的人格,艺术上“物我通情相忘”的意境,文学上“大团圆”的结尾,美学上“以和为美”的审美情趣等等。
中国的哲学不像康德或者叔本华那样具有庞大的体系,讲求的其实是一种内心的感悟,不外乎就是两大块,即“天人之学”与“人间之学”。前者是指人和天的关系天涯追缉令,后者是指人和人的关系,把这两点弄清楚,那么基本上就可以活的清楚而豁达了。
(五)求同存异的文化兼容精神
古语有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传统文化是以汉族文化为主,吸收本国各民族文化以及外国文化精华而形成的。明朝以前是中学西传,明朝中后期出现西学东渐,中西文化之间曾发生过多次激烈的碰撞。
在长久以来的中西方文化交流中,中国都显示出“兼收并蓄”的强大包容度,将西学中的优秀成分加以吸纳及涵化,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它是中国真正的“文化革命”。正是因为既能保持和发展自己的主体,又能从别的民族的文化中选择、吸收其优秀的部分而极富生命力,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历经5000年不衰。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也是世界上公认的唯一长期延续而没有中断过的文化。当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局限性永和宫主,比如其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性质,使它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封建主义的色彩。
从夏、商、周以来,直至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以至秦以后的专制主义统治思想,传统文化思想多是自觉地论述君主的权威,论述专制的必要性,这些思想主张无疑是和现代民主相对立的,因此我们需要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分清“精华”与“糟粕”,以正确的眼光和正确的态度去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唯有如此,才能使传统文化焕发新时代的光彩。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传统文化知识,你知道多少?
1、【五行】:金、木、水、火、土
2、【八卦】:乾、震、坎、艮、坤、巽、离、兑
3、【五音】:宫、商、角、徵、羽
4、【九宫】: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坤宫、兑宫
5、【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6、【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7、【五彩】:青、黄、赤、白、黑
8、【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9、【十二生肖】:子鼠、丑天角风筝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戍狗、亥猪
10、【古代主要节日】:元日、人日、上元、社日、寒食、清明、端午、七夕、中元、中秋、重阳、冬至、腊日、除夕
11、【三教】:儒教、佛教、道教
12、【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13、【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14、【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15、【九属】: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16、【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
17、【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18、【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19、【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20、【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锋、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21、【配药七方】: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
22、【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23、【四大名著】:曹雪芹《红楼梦》、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
24、【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25、【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26、【四大名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
27、【四大名花】:牡丹、菊花、山茶、水仙
28、【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29、【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君山银针、六安瓜片、黄山毛峰、祁门红茶、都匀毛尖、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
30、【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31、【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
32、【扬州八怪】:金农、郑燮、黄慎、李鳝、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
33、【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34、【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35、【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36、【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37、【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38、【五湖】:潘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39、【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40、【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
41、【六畜】:牛、羊、猪、马、鸡、狗
42、【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
43、【四大名窟】: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
44、【四大碑林】:西安碑林、孔庙碑林、南门碑林、地震碑林
45、【四大名塔】:嵩岳寺塔、飞虹塔、释迦塔、千寻塔、
46、【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
47、【四大名园】: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
48、【四大名亭】:湖心亭(浙江杭州)、醉翁亭(安徽滁州)、陶然亭(北京)、爱晚亭(湖南长沙)
49、【四大名刹】:栖霞寺(江苏南京)、国清寺(浙江天台)、灵岩寺(山东济南)、玉泉寺(湖北当阳)
50、【五大名窑】:钧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
51、【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52、【十国】:吴、南唐、吴越、楚、前蜀、后蜀、南汉、荆南、闽、北汉
53、【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54、【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55、【四大古都】:西安、洛阳、南京、北京
56、【清代七大藏书阁】:文渊阁、文源阁、文津阁、文宗阁、文汇阁、文澜阁、文溯阁
57、【四大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58、【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
59、【中国古代四大名剧】:《西厢记》、《桃花扇》、《牡丹亭》、《长生殿》
60、【五谷】:稻、黍、稷、麦、豆
61、【三皇】:伏羲、燧人、神农
62、【五帝】:皇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63、【三藏】:经、律、论
64、【三宝】:佛教:佛、法、僧
道教:道、经、师
65、【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66、【六腑】: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
67、【八股】: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68、【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69、【四大佛教名山】:普陀山、峨眉山、五台山、九华山
70、【汉书书法四体】:楷、草、隶、篆
文章来源 | 人民日报
【婚姻周年】
第1年:纸婚;第2年:棉婚
第3年:皮革婚;第4年:水果婚
第5年:木婚;第6年:铁婚
第7年:铜婚;第8年:陶婚
第9年:柳婚;第10年:铝婚
【四大名绣】
苏绣[苏州]、湘绣[湖南]
蜀绣[四川]、广绣[广东]
【四大名扇】
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
竹丝扇[四川]、凌绢扇[浙江]
【四大名花】
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
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
【古代十大美女】
西施、貂蝉、王昭君
杨贵妃、冯小怜、苏妲己
赵飞燕、郑旦、褒姒、甄宓
【古代十大美男】
潘安、宋玉、嵇康
韩子高、慕容冲、独孤信
子都、宋文公、卫玠、兰陵王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晋代顾恺之《洛神赋图》;唐代阎立本《步辇图》
唐代韩滉《五牛图》;唐代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宋代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明代仇英《汉宫春晓图》;清代郎世宁《百骏图》
【年龄称谓】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十二月别称】
十二月别称指中国农历习惯用法
一月称“陬月”、“正月”、“孟春”
二月称“杏月”、“如月”、“仲春”
三月称“桃月”、“寎月”、“季春”
四月称“清和月”、“槐月”、“余月”、“孟夏”
五月称“端月”、“榴月”、“皋月”、“仲夏”
六月称“荷月”、“且月”、“伏月”、“季夏”
七月称“桐同”、“霜月”、“相月”、“巧月”、“孟秋”
八月称“桂月”、“壮月”、“仲秋”
九月称“菊月”、“玄月”、“季秋”
十月称“小阳春”、“阳月”、“孟冬”
十一月称“葭月”、“辜月”、“仲冬”
十二月称“嘉平月”、“腊月”、“涂月”、“季冬”
【祖宗十八代称谓】
上序依次为:父母,祖,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远祖,鼻祖
下序依次为:子,孙,曾孙,玄孙,来孙,晜孙,仍孙,云孙,耳孙
从小至大:耳、云,仍更衣小夜,晜,来,玄,曾,孙,子顾雯婷,自己宝石猎人,父,祖,曾,高,
天,烈,太,远,鼻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
[高山流水]分古琴和古筝两种版本
[广陵散]作者为嵇康,古筝演奏
[平沙落雁]琵琶演奏
[梅花三弄]笛子演奏
[十面埋伏]琵琶独奏
[夕阳萧鼓]琵琶独奏
[渔樵问答]古琴名曲
[胡笳十八拍]作者为蔡文姬,枇杷古曲
[汉宫秋月]琵琶演奏
[阳春白雪]琵琶套曲
【中国古代十大信物】
1、正妻范儿——簪
2、君子之情——玉佩
3、清香怡人——香囊
4、直截了当——花椒
5、温凉贤惠——瓜果
6、受之父母——头发
7、狗血剧情——对半信物
8、纠结缠绵——同心结
9、神仙专用——手镯
10、帝王之选——玉如意
来源:图片来自网络
声明:根据《人民日报》、诗词天地整理
如果感觉三秦天地的文章对你有帮助,喜欢文章的话请关注三秦天地,我们一直会持续更新,方便各位读者下次浏览,你们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谢谢各位百忙之中前来阅读。
《三秦天地》sanqintiandi是渭南市华州区梦萌培训学校主办的文艺公众号,欢迎各位朋友关注。
电话:15009232381 15249139529
投稿邮箱:1529668827@qq.com
地址: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综合市场十字北20米尚德路路西
《三秦天地》投稿须知
1、新闻稿件要求内容真实,文学稿件要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富有真情实感。稿件题材、体裁不限,要求语言流畅、简练,严禁抄袭或拼凑他人作品uv镜的作用,文责自负臧黎璐。2、欢迎使用电子邮件投稿,稿件书写要规范,名字、数字、日期、专业术语、标点等使用要准确。3、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地址及联系方式,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美人吟歌词。何权谋
4、本平台系文艺公益平台,没有稿酬。平台读者赞赏功能中,赞赏金额的一半归作者所有,另一半作为平台维护,赞赏低于十元者(含十元)不予发放。
投稿邮箱:1529668827@qq.com
主编:梦萌
副主编:易家言
顾问:华阳 林荫
责任编辑:浩然
编辑:孟皙皙 少华明月
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用,那么就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吧!还可点击顶部“三秦天地”蓝字关注我们,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与您一起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