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恺威的父亲中国南方梯田之旅(1)湖北洪湖瞿家湾一瞥上-岁月如欹

中国南方梯田之旅(1)湖北洪湖瞿家湾一瞥上-岁月如欹

四月十九日何丽玲,我们一行人组团从南京出发,跟随西祠“小岛户外”版主乘坐大巴,历经10小时的长途拔涉,一路前行直抵湖北洪湖。
洪湖瞿家湾建于同治五年,到清末将打铳湾更名为瞿家湾,成为湖广一带的中心集镇,商铺有一百余地。瞿家湾古老的小街以他特有的浓重别开生面,以它特有的古色古香衬托着历史的浓重。徜徉在这条老街,心中有一种共勉明清文化的满足冷爵迫爱。这里的小镇曾为中国革命的燎原之势点燃星星之火,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瞿家湾镇地处洪湖市西部上大附中,西接监利柳关,南倚百里洪湖,北枕洪排大河,东临沙口新场,三横两纵的自然水系,将整个镇域划分为功能各异的不同小区,突显水乡新镇的特色风貌姬龙。瞿家湾镇位于东径113?16',北纬29?31'。全镇国土面积42.5平方公里,镇区面积7.5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耕地面积13715亩,大湖养殖水面10万亩,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瞿家湾是一块红色的土地,革命的火种曾经在这里保存和燃烧,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老一辈革命先烈曾在这里浴血战斗过,昔日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首府就坐落在这里一条饱经沧桑的老街上,这条老街也早已列入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现存有革命旧遗址39处,成为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湖北省国防教育基地。
1928年初,贺龙、周逸群到湘鄂西,领导土地革命,先后开辟了湘鄂边和洪湖两个革命根据地。1930年,红二军团成立,湘鄂边和洪湖两个根据地联成一片,发展成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不久,成立了中共湘鄂西特委和湘鄂西联县政府。红军和地方武装发展到3万余人。1932年秋,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未能粉碎国民党军第四次“围剿”大时代过客,退出洪湖革命根据地。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又称湘鄂西苏区大义公主,是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苏区之一,是中国革命辉煌的一页张恋歌。这片红土地,不仅有无数英烈长眠,而且哺育了元帅贺龙和上将贺炳炎等人,更是烙下了毛泽东、董必武、彭德怀、谢觉哉、帅孟奇等一批革命家深深的足迹。
1951年6月,新中国的版图上有了洪湖县的名字。
 建国后以“洪湖”为名建县,其意在于纪念这块英雄的土地上浴血奋战的革命先烈。在这块红色土地上,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所称颂的“洪湖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交相辉映。“洪湖精神延生在小镇瞿家湾绝版空间。”
早春三月的清晨,寒风扑面、冷雨飘飞。踩在瞿家湾红军街斑驳的青石板路上董云海,悠长的街巷曲折蜿延,一眼望不到尽头。
这是一座典型的水乡小镇,内荆河在它身后静静流淌。宽不到5米、长400余米的石板街两旁,是一幢连着一幢的木质结构民房,这些兴建于清末民初的建筑,灰墙玄瓦、高垛翘脊,凤点头造型的飞檐伸向长空。
“撑着油纸巴雷特m95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阿比·克兰茜。”这是一条诗意的街,更是一条革命的街,一条湘鄂西的街!陆雨棠街道两旁密集分布着“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湘鄂西苏维埃省政府”、“湘鄂西革命军事委员会”、“工农日报社”等39处革命旧址。
 周逸群、贺龙、段德昌、关向应、谢觉哉、柳直荀等,许多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这里有他们的旧居。这里有曾经统率着近3万正规红军和50余县的红色政权。当年,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曾受到湘鄂西人民的关注,这里的一举一动陶铸中学,都曾关系和影响着整个湘鄂西的历史进程。
徜徉在石板街上,沉吟在旧址的每一处切尔西队徽。这里的哪一份资料,哪一份物件不是在向人们陈述那段血与火的岁月。
展厅内赤卫队员当年使用的梭标、鱼叉林立,土炮、自制手枪、锈迹斑斑的大刀等文物,仿佛把人们带入当年峰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杀敌战场。一艘名为“水上飞”的小船静静“停靠”在墙边。刘恺威的父亲在洪湖水上游击战争中,水上飞曾发挥过巨大威力,在水草丛生的河湖港汊,敌人的机动船也常常被它打得人仰船翻。
据《洪湖县志》记载:瞿家湾自明朝弘治九年(1496年)就开始形成,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老街全长700米、宽近3米,此街清朝末年即为闻名遐迩的瞿乡集寨,1931年到1932年为湘鄂西根据地首府所在地。经过这么多年的磨砺,整条街的历史建筑一仍其旧,保存完好,现为瞿家湾革命历史纪念馆,也是著名的明清一条街。1988年4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衡子。
江南风情的石板路,感觉穿越到民国时期~~~打着伞,漫步在里面,意境是不是很美,有木有啊有木有~~?


湘鄂西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内末路天堂,贺龙同志的住室窄小而简陋,仅有两把木椅、一张旧方桌和一张老式木床,蚊帐和草染碎花布被单打有多个补丁。

有兴趣的朋友可扫码关注岁月如欹微信公众号其它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