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走出去”钓鱼岛真相,下一个新机遇会在哪里?-企业头条
“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不能通过逆全球化来解决。”
12月22日,中国-中东欧基金董事长、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姜建清在中欧陆家嘴金融家沙龙向财视传媒表示,对外投资诚然不是“伊甸园”电视剧军刺,存在其相应风险,但这可以通过投资者选择自己熟悉的业务领域等方式来减少风险。
中国自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走出去”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创下了1961.5亿美元的历史新高,蝉联全球第二点点头拍拍手,同比增长34.7%,在全球占比达到13.5%。同时小人通天,截至2016年底,中国2.44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境)外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3.72万家,分布在全球190个国家或地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则为13573.9亿美元,在全球占比提升至5.2%,位居第六。
由此,姜建清认为凌潇潇,中国在这些年成功的秘诀,就是坚持和平与发展,坚持合作与共赢,积极融入全球化、参与全球化分工,得益于持续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以及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势不可挡的全球化趋势达德小学,也终将吸引更多国家或地区的参与,而这也将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新的机遇。
姜建清也对财视传媒分析道,随着近年来中国同中东欧16国为增进友谊、加强互利合作而携手创建的“16+1”合作机制不断深化,中东欧国家将会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下一个新机遇。“中国制造”迅猛发展并让世人惊叹、“中国品牌”开始享誉世界,则是这背后的关键性因素。
01
“整个21世纪的项目”
从国土面积和人口方面看,中东欧16个国家总的面积是133.6万平方公里,人口有1.23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巨大市场。
法国科法斯咨询公司曾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按总营收排名的中东欧地区500强企业中,外资持股比例普遍偏高,其中罗马尼亚为79%,捷克为63%,波兰为57%。
而除了“外资比例高”以外,“行业集中度高”也是中东欧国家经济格局的一大特色。在这些国家中,本土民族产业在全球产业链尤其是欧盟产业链动态重塑过程中,往往居于中低端,再加之国内市场相对狭小,区域内市场较为割裂朱琦郁,本土企业“小、散”的特征明显。所以,其依靠本土市场“反哺”长大的空间和机会均比较小,短时期内难以形成强大的规模效应以及内生动力,当地不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跨区域规模化整合均有待提升。
此外,姜建清也表示,在一些领域,中东欧国家的企业也具有可观的竞争优势。
在制造业领域,中东欧国家的一些企业在技术、资源以及管理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比如波兰、捷克、匈牙利的汽车制造业,以及匈牙利、斯洛伐克的电子产业,均是所在国的支柱产业,其本身也具有较强的外部市场竞争力。在能源和电力等基础设施领域,随着欧盟在清洁能源创新计划方面的加速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在一些区域具有不容小觑的发展空间。
而在农业领域,中东欧国家由于不同国家的气候和地理环境的有所差异,所以,其农产品具有各具特色、丰富多样、品质较高等特征,例如,乳制品、橄榄油、猪牛肉以及酒类都是优质产品,历史上,波兰、保加利亚等中东欧国家也曾被称为欧洲的“果园”、“菜篮子”。
经过多年的开放以及发展翡翠帝国,中东欧国家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呈现出服务业较发达、工业有基础、农业比较小型化和分散化的特征。以2015年的数据为例,其农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以及服务业增加值的占比,分别达到4%、33%以及63%。
正是因为中东欧国家的地理与资源禀赋三峡人才网,以及其企业发展水平的现状,他们也充分意识到了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地区发展的巨大潜力。据姜建清介绍,中东欧国家的不少地区均把中国企业的“走出去”当成了其自身的“整个21世纪的项目”。
02
“16+1”合作机制带来的巨大机会
随着中车、华为、阿里巴巴、海尔等中国企业,不断凭借自身的技术研发等优势在出海经营与投资中取得成功,中国企业对区域经济的拉升价值,也正在日益受到全球多个地区的重视。
仍以中东欧地区为例。近年来,不少中东欧国家就设想对其自身的中小型农业进行整合,所以十分欢迎中国企业介入。
此外,在旅游行业的合作方面,中东欧国家也对中国合作者非常期待。中国目前每年有超过1亿人次出境,其中,中东欧国家的旅游也在持续升温。2016年,中国赴中东欧出境游人次,同比2015年已经上涨229%高静阶,波兰、捷克、匈牙利、塞尔维亚以及斯洛伐克,位列中国旅行者人次增长最快的五大出行目的地刘溢。而布达佩斯、布拉格、华沙条线,以及波罗的海、亚得里亚海、黑海等环海区域,都已经成为我国游客旅游的热点和目的地。
由此,中国企业与中东欧国家企业建立更密切的合作,具备了深厚的物质条件基础。“16+1”合作机制的不断发展壮大,正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
姜建清表示,自2012年以来,已连续多次举行了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如第六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就于近期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会议期间,李克强总理还表示科学怪狗,如果说“16+1合作”是一艘大船,那么企业家就是水手,大船之所以能够破浪前行折纸蚂蚁,双方企业家在其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而在“深化经贸金融合作,促进互利共赢发展”的会晤主题下,深化经贸合作也成为了会议的“高频词”夏业良。
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共同努力,使“16+1”合作机制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格局。双方的进出口增长很快,经贸活动呈现出日渐频繁的趋势钟海源。2016年,双方的贸易总额达到了586.5亿美元,这占到同期中国与欧洲贸易总额的10.2%,逆势增长十分明显。
与此同时,姜建清也认为,针对中东欧国家的具体情况,应该致力于通过结构优化以及增量提升的方式,推动中国-中东欧经贸往来和投资合作。具体来说,可以主要从加强重点项目突破、增强产业深度合作、加快商贸往来布局、打造旅游产业链以及加强人文交流等几个方面来着手。
国际投资银行Houlihan Lokey总裁Scott J. Adelson曾认为,全球的跨境并购正在变得日常化,而中国企业在跨境并购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这是因为,其不仅仅是大公司之间的交易,中国的一些企业也在基于一系列原因不断寻求资本扩张。
不过,姜建清也向财视传媒表示,中国企业也需要注意在出海投资时的风险,当然,这可以通过在商业实践中的不断学习来提升并购的效果:“一般来说,有10次以上并购经验后,并购的成功率会相对比较高。”
“另外,企业的出海投资并购,是需要预先做出缜密战略布局的。投资的成功,往往也并不一定在于价格,很有可能还在于整合的顺利与否。”姜建清总结道。
企业头条(ID:qiyemedia)为财视传媒出品。彭家驹作者李奥为百度百家、新浪、搜狐、网易、一点资讯等多家内容平台入驻作者,文字散见于《新华每日电讯》、《管理观察》、《中国经济周刊》、凤凰国际智库、36氪等,往期原创文章曾被中国网、央视网、财经网、凤凰网、中华网、新浪、搜狐、网易、和讯网等多家媒体转载。图片来源于互联网,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