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文化概述-文华核心素养课堂
小升初迫在眉睫,特为六年级准备如下内容:
小升初综合素养河南文化部分
文华编辑 文华核心素养课堂与您有约
中原文化概述部分
1河南自古就有中原,中州之称,得中原者得天下,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观念。
2.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原地区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比如许昌人的发现,裴李岗(今新郑市)文化见证农业生产的进步,仰韶文化是史前彩陶文化的顶峰,
3.四千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立,二里头遗址发现将夏王朝的历史从传说变成了史实。
4商代早起的都城:偃师的商城,郑州的商城,安阳的殷墟。
5.后母戊大方鼎(司母戊大方鼎)中国历史上青铜文明的标志。
6周武王在消灭商朝以后,他派人测量他认为洛阳为天下之中
所以他所称的中国,为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
7河出图,洛出书,是上天对开启中华文明历程的启迪
8.周武王去世,周王摄政,提出保民,明德主张。在洛阳城制礼作乐,开启中华礼乐文明传统
9.儒家经典源于中原,孔子入周问礼,周游列国,思想体系成熟形成《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经典。
10,河南河流,中华民主的母亲河黄河在河南境内全长711公里
11,黄河进入河南,奔腾与晋豫峡谷之间如意淘插件,其为黄河最后一段峡谷,西起三门峡,东到孟津利民股份,相传大禹治水,用神父将高山劈成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三门峡由此得名。
12,在三门峡峡口下方有一巨石无论河水怎样上涨,永不会被淹没,因而被称为“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象征。今此石位于水库大坝下方。
13与1957年开工,1961年建成三门峡水库为我国大型水利枢纽项目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14,如今三门峡水库是重要的黄河湿地,是“中国大天鹅之乡”
15,20世纪90年代,在黄河最后一段出口处,有建起了一座新的大型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有效控制黄河洪水,使下游花园口的防洪标准由60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
16,郑州荥阳光武镇桃花峪是黄河下游的分界点。
17,在郑州邙山黄河风景名胜区,有一名为“哺育”的黄河母亲汉白玉雕像,象征了中华民主的黄河母亲对中华民族的哺育之恩,她具有巨大吸引力与凝聚力,每当民族危难之际,我们总能听到她的咆哮与召唤。
18,抗日战争爆发,蒋介石以水代兵在中牟县,花园口使河南,安徽,江苏三省44县,1250万人受灾杰帕罗夫。
19淮河在河南干流长340公里,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县太白顶刘藤。
20,20世纪50年代,位于豫鄂(湖北)两省交界处的丹江口水库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
21,卫河 是新乡市的母亲河,
河南山
22,太行山在河南境内有安阳,新乡,焦作,济源等地。
23,安阳林州红旗渠建于20世纪60年代,“人工天河”已成为中原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灵儿续传,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的象征。
24,新乡辉县关山地质公园是一座25亿年前山崩地裂形成的地质遗迹奇观,
辉县还有八里沟风景区有一落差158米的大瀑布。
25,焦作修武县云台山,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26,位于济源太行王屋山2006年入选地质公园。《愚公移山》的典故出于此处,愚公精神成为人们战胜困难的精神支柱
27,嵩山为五岳之一号称中岳。‘中国五岳,中国五大名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北岳恒山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中岳嵩山(海拔1491.71米,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
28河南文化遗址有
仰韶文化遗址,郑州北郊大河村文化遗址,裴李岗文化遗址,
29,安阳殷墟甲骨文发现,证实商王朝的存在。
30,洛阳号称天下之中,建朝最多的故都之一。洛阳牡丹甲天下,洛阳承载了远古的文化记忆河图洛书已深入人心,
31,开封市是北宋都城罗布桑珠,清明上河图是当时繁华的写照。
32,许慎,河南漯河人著有《五经异义》,其代表作为《说文解字》,反应了古汉语词语的面貌,分析了文字理论。
33.韩愈,河南孟州人著《原道》,
34中原四大名寺,白马寺洛阳琳达汽车资讯,少林寺登封,相国寺开封,风穴寺汝州
35,河南名塔,嵩岳寺塔,开封铁塔,冷雨萱
古典文学源头
36,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37.先秦诸子散文《墨子》,《庄子》,《庖丁解牛》出自庄子4688港币,
38,《木兰辞》出自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出自乐府
39,唐诗与宋词诗歌创作达到顶峰造极。
40,中原地区是众多诗人的故乡,杜甫,白居易,韩愈,刘禹锡,元结,崔颢,李商隐等
41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尚武之风。少林武术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菩提达摩不仅是禅宗的开创者,而且也是少林武术的创始人。
42,河南太极拳也已成为一健身的广大体育运动并走向世界
43,河南古代瓷器:唐三彩,汝瓷,钧瓷,
44,北宋时期张择瑞的《清明上河图》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市井风俗画的典型代表。
河南戏剧
45豫剧是河南一大剧种,此外还有曲剧,越调,南阳挷子,大平调,怀梆,怀调,河洛大鼓等丁立威。
44,洛阳龙门石窟与甘肃敦煌石窟,大同云冈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齐名。
45,在孔子以前,(儒)只是一种职业,,孔子之后的儒家是个思想流派,更为重要的是,孔子思想体系的形成与中原有关柠静夏恋,孔子入周问礼,在洛阳孔子还学习了
’雅言’,孔子在河南周游列国,周游了卫国,,宋国,郑国,晋国,陈国,菜国,楚国等地,大致路线为曲阜-濮阳-长恒-商丘-夏邑-新郑-淮阳-周口-上菜-叶县-罗山等河南等地
46在河南周游,留下了招摇过市’,“丧家之犬”,子见南子等成语。
47:孔子提出“富而后教”即国家治国首先要有足够的人口,让人们过上富足的生活,然后再发展文化事业。
48孔子在河南周游,留下众多古迹,比如罗山县的子路问津处,惠阳的孔子绝粮处,洛阳的孔子问礼处。
49霍启仁,孔子“仁”的思想是对自己的要求,又是对他人的要求
50,孟子在河南的游说,他见到梁惠王时说,他提出了先义后利的主张,
大丈夫的浩然之气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1,中原地区是儒家早期发展的重要地区。
52,两汉时期中原的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学终于从显学上升到官学。
53,东汉,中原地区是当之无愧的学术中心,太学兴盛,太学为当时的最高学府,就在河南洛阳。在中原涌现众多经学大师,代表人物,郑兴,郑众父子,许慎郑兴,河南开封人,东汉《春秋》学者
54内田真礼,许慎,河南漯河人,东汉著名经学家文学家,著有《五经异义》,许慎用了21年时间投入到研究中,著有《说文解字》,保留了大部分先秦字体以及汉代以前的汉字训诂,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六书理论系统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是千百年来唯一研究古文字与汉字必不可少的材料。
55,韩愈,字退之,河南孟州人,在《原道》中提出道统的观念,极力推崇《大学》与《中庸》为后来四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宋代理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韩愈。
56,儒学发展到宋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理学成为宋代儒学的标致
57邵庸北宋哲学家,他认为“万化万事生于心”,以心为太极本体,实际上高度肯定了人的价值,肯定了人的道德能动。
58,程颢河南伊川人,理学奠基者,著名教育学家,程颐为其兄弟,两人常年在洛阳讲学,其开创的学派为洛学。程颐认为事物物物都有规律,他还承认物极必反,他提出为学的方法“格物致知说”,即穷究事物之理,最终达到所谓豁然贯通,就可以直接体悟天理。
59“程门立雪”说的就是程颐与他的两个学生游酢和杨时的故事,一年冬天,程颐假寐小憩,游杨二人侍立身后,程颐醒来,门外雪已盈尺。
60,儒学发端于中原大地,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儒学的主流也一直在中原地区发展,影响着中原人的价值取向,向中,“礼时为大”,“百善孝为先”
61,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编过童蒙读物《三字经》。
62民国警花,道家在中原的发展,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老子的“知足不辱”造就了中原人民知足常乐的豁达乐观性格,“治人事天,莫若啬”造就了中原人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日出而作,日暮而息”在传统的农耕生活中,中原人民保持着纯朴谦恭退让的处世态度。
63. ,许慎,河南洛阳人,著有《说文解字》
64程颢与程颐在洛阳建立理学等哲学思想,
65,老子的道教思想也影响着中原文化。
66,《周易》,《老子》,《庄子》它们成为玄学。
67,登封中岳庙是中原保留完整的道观。
68佛教传入中国,在洛阳建白马寺,
69少林寺位于河南登封中岳嵩山“禅宗祖庭,天下第一名刹”
70,相国寺,位于开封,其中有一“千手千眼佛”为镇馆之宝。
71夕阳卡盟,《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为赋,比日立建机,兴。西周至春秋诗歌汇编。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72,先秦诸子散文《墨子》,《庄子》《庖丁解牛》选自庄子
73,《庄子》最大特点就是运用大量寓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比如鲲鹏展翅,扶摇直上,东施效颦,相濡以沫,庖丁解牛中的游刃有余的河伯的望洋兴叹,都可以看到庄子的想象力非常丰富。
庄子的<逍遥游>已成千古名篇
74,乐府是负责音乐事务政府机构在汉代由乐府负责征集民间歌曲加以适当的编排,使之适合与宗庙,殿堂,宴会或其他场合演唱,在当时为“歌诗”,魏晋以后称乐府。继承诗经的现实主义,乐府在艺术上达到了顶峰。
75,汉代的乐府是继诗经以后中原地区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顶峰。,汉魏六朝乐府民歌所反应的社会生活内容十分丰富,反应爱国热情是《木兰辞》
《孔雀东南飞》反应爱情生活,还有反应人民生活的《十五从军行》《东门行》等
76,汉魏时期文学的自觉,贾谊的赋作《吊屈原赋》,《鸟赋》
77,司马相如在梁园《子虚赋》,东汉班固的《两都赋》
78,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建安七子与"三曹"往往被视作汉末三国时期文学成就的代表建安时期,是我国文学史上光辉灿烂的时期,“俊才云蒸,作家辈出”,各种文体得到发展,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
78,三曹父子指的是——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
79,竹林七贤是指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活动区域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西北一带。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作品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竹林七贤的不合作态度为司马氏朝廷所不容,最后分崩离析: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朝廷不合作,嵇康被杀害,阮籍佯狂避世。王戎、山涛则投靠司马朝廷,竹林七贤最后各散西东。
80,宋朝市井文学的代表《东京梦华录》,
81中国是个诗歌的国度,中原地区更是诗歌发展的核心区域穿青人,进入唐朝,诗歌登峰造极中原地区众多诗人。杜甫楚轶男,白居易,韩愈,刘禹锡,元结,元稹,崔颢,李商隐,岑参边塞诗歌。
82,宋词的辉煌,柳永的《雨霖铃》。
83,中原尚武之风,中岳嵩山脚下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少林武术源于菩提达摩,
85,太极拳,温县陈家沟太极拳的发源地。太极拳静心用意,呼吸自然,中正安舒,柔和缓慢,连贯协调梁君林。
86,中原陶瓷发展源远流长,
唐山彩,汝瓷,钧瓷,北宋官窑(已失传),等为中原陶瓷种类。
汝州仰韶文化墓出土的彩陶瓷缸《鹳鱼石斧图》是迄今为止中原乃至全国最精彩的原始绘画杰作
87,中原书法:小篆鼻祖李斯《泰山刻石》,《琅琊刻石》
88,以洛阳为主的东汉完成了篆,隶,草,行,楷五体的创建。
代表人物许慎,蔡邕,刘德昇,钟繇东汉书法家,以隶书著称。结构严整,体法多变,长于碑记(蔡邕墓位于河南省禹州市)。
89,行书之祖刘德昇,楷书之祖锺繇
90最能代表北魏时期书法作品的为《龙门二十品》,是北魏开凿龙门石窟所刻的造像记。
91.唐初孙过庭的《书谱》是书法史上罕见的书文并茂的作品,
92宋代张择瑞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生动记录了12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93,《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洛神赋图、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汉宫春晓图、百骏图、步辇图、唐宫仕女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中国美术史的丰碑,华夏文明的巨著,是流动的历史、无声的乐章;承载着古老东方民族独特的艺术气质;用色彩记录了中华绵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横亘万里的锦绣河山。
94,朱仙镇版画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淮坊,江苏桃花坞年画为中国四大年画。
95,河南戏曲:宋杂剧,元曲,豫剧原来称为河南梆子,著名豫剧艺术家有
常香玉,牛得草等。
96其他剧种曲剧,海连池河南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
97.越调为河南三大剧种之一,申凤梅著名越调表演艺术家。
其他剧种还有南阳梆子,大平调,怀梆,河洛大鼓(国家非物质遗产)。
98,宋陵位于河南巩义境内。
100,每年在新郑农历三月三举行拜祖大典。
101,姓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有特色的内容,体现对亲情认同和对根脉的认识。中原地区
102,中原地区是中国姓氏最重要的起源地,人口前10的姓氏为:王,张,李,刘,陈,杨黄金英雄坛说,黄,赵,吴,周。
103,中原节庆文化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中国古时春节曾专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一年的开始
2.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
3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屈原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4七夕节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
5中秋节 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中秋节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6,重阳节,重要活动就是登高,
7,冬至,二十四节气娱乐大丈夫,开始交头九,人们开始吃饺子。
8,祭灶腊月二十三,中原又称小年
9.除夕即年三十,
104,中原地区的农村,每村有庙,“村村皆有庙,无庙不成村”
中原地区有许多庙会,驻马店的盘古山庙会,商丘的火神庙庙会,新郑的具茨山庙会,淮阳的太昊陵庙会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每年二月二到三月三。(是太昊氏伏羲的陵庙)
105著名豫菜 洛阳水席,鲤鱼焙面,道口烧鸡,套四宝,马豫兴桶子鸡,炒三不沾,郑州烩面,小笼包子,胡辣汤
106,河南中原诸先民外迁秦代迁徙,定居岭南,汉代迁徙江苏浙江,广东等,
晋代迁徙,北方胡人南下,在中原建立政权,史称“五胡乱华”,中原人南迁分别迁入福建,安徽,浙江白云叶山,江苏,湖北等地。唐五代迁徙迁入闽,安史之乱,河南人被迫南迁,移居江苏,浙江,福建,云南,湖北,湖南等地。唐末五代时中原之士入闽,与当地人共同开发闽地,北宋末年,金兵攻占开封,中原人南迁,寓居浙江,江苏,江西,广东,广西等地。
107,中原人多次南迁而形成客家人,客家人,客家话是汉民族八大方言之一。客家话任然保留“河洛雅言”。客家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记得自己为“河洛郎”。在福建泉州等多地都有洛阳桥。
108,伴随着中原移民的迁徙,中原文化随之传播开来,中华文化与中原文化构成十分密切的渊源。
109,台湾文化也与中原文化同根同源,中原人士在台湾努力提倡儒学教育与普及。
110,当今河南人标志性词“中”,它包含了行,好,好的,是的等含义,体现了河南人朴质忠厚,体现了中原文化中道而行,“极高明而道中庸”。
111,中原文化特点:(1)执着的本位意识,接受外来意识但不丢弃原本文化。
(2)务实的心理趋向,(3)强烈的家族本位意识,(4)敬天法祖的自然社会观,强调天地合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12,河南话历史悠久,早在前秦时期,河南话就称为“雅言”
中原文化曾经走过无比辉煌而又灾难深重的过去,在全体中原儿女的共同努力下中原文化必将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