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幼升小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围术期医学分会2018年学术年会纪要-爱麻醉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围术期医学分会2018年学术年会纪要-爱麻醉魏纾
2018年9月8日-9日,“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围术期医学分会2018年学术年会”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围术期医学分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青年委员会联合主办犬神传。

值此金秋时节,来自北京及全国各地的围术期医学相关学科知名专家围绕围术期医学理论及实践的最新进展逆权侵占,相关前沿问题宗顺康,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围术期平台的建设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90年代初,北医三院麻醉科在国内率先开展麻醉护理工作,创建并探索了特色麻醉护理单元模式,在围术期安全、质量控制、舒适化医疗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次年会基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多年来护理单元建设的实践经验开设了麻醉护理研讨板块。
此次年会适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建院60周年,组委会特别邀请了国内多位著名的围术期医学专家、学者及卫生主管部门领导莅临会议。
甲子薪传,积淀创新,天时、地利、人和,围术期医学与麻醉护理相辅相成成就了此次盛会的顺利召开。
本次年会主办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主任郭向阳教授致欢迎词。
本次年会共设立三个分会场
第一分会场围绕人工智能与麻醉、围术期医学发展趋势、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ERAS及产学研源头创新等热点问题进行讨论。
第二分会场为围术期护理进展论坛草剃剑,对PACU发展现状和如何在高效运转情况下保证护理质量进行了深入探讨;
第三分会场为青年科技创新专场,旨在帮助青年麻醉医师规范临床科研设计,提高科研水平,同时还进行青年麻醉医师围术期医学知识大赛---北京赛区决赛。本次会议还安排了以病例为导向的麻醉临床核心技术高级培训班,联合邀请了北医三院麻醉科、心内科及超声科多学科知名专家对学员进行现场指导,同期举行围术期麻醉护理进展研讨班Workshop,锦上添花的还有星火燎原-首届基层医院百花齐放神经阻滞视频展演。

第一会场
2018年9月9日
版块1
人工智能与麻醉
中华麻醉学分会第十一届主任委员刘进教授为大会做了主题为“人工智能麻醉离我们还有多远?”的开场演讲。刘教授的讲座着眼于全球科技发展的最前沿u57次谜案,引领与会代表对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包括麻醉学科在内的各行各业的应用进行了梳理,他最后指出,科技永远是服务于人类的,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应该拥抱这样一个全新的时代。
王英伟教授、冯艺教授、王东信教授进行了精彩主持与点评。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促进交流会围术期医学分会两位副主任委员,李天佐教授和郭向阳教授共同主持了年会的开幕式。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促进交流会围术期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麻醉学会第九届主任委员吴新民教授表示,麻醉学科发展适逢新时代、得到了新的机遇,需要搭建多学科沟通交流平台,共同探讨学科发展目标及布局。吴新民教授代表围术期医学分会对与会者表示了热烈欢迎,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金昌晓书记高度评价了北医三院麻醉科在医院六十年发展历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我是胤禛福晋。强调了北医三院领导班子对2017年卫健委发布的《国家卫计委办公厅医疗机构麻醉科门诊和护理单元设置管理工作的通知》和2018年七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印发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意见的通知》高度重视,将进一步加强麻醉科护理单元建设、理顺麻醉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在人员编制、医护建设及收入和待遇方面给予麻醉科重点调整和倾斜,助力麻醉学科长足发展。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现任主任委员熊利泽教授致辞,他表示,从麻醉学走向围术期医学是麻醉学发展的必经之路,谋求多学科合作,改善患者长期预后和转归迫切需要多学科沟通交流的平台。在科室内涵建设方面,麻醉科医师队伍与护理专业队伍的学科布局及体系建设是关键。北医三院麻醉科的学科建设理念正确、思想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到位,对北医三院的总体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持和枢纽作用赖曾裕童,预贺北医三院及麻醉科取得更好成绩。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会长米卫东教授发表致辞指出飞虎雄心,在医师队伍建设中,科学设计麻醉科与手术及内镜检查科室人员配比对科室及医院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三院麻醉科的探索和实践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预祝会议成功。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十届主任委员于布为教授在致辞中强调,麻醉学科建设目前的关键是在医院和科室层面,真正落实七部委关于手术室护理统一由麻醉科管理的条款,加强手术室与麻醉科的一元化管理,才能确保围术期安全、质量及患者的长期预后,实现麻醉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十一届主任委员刘进教授发表致辞,强调要多学科通力合作,努力建设麻醉学为重大学科和支撑平台,积极研发高科技产品,辅助麻醉的实施,把挑战转化为学科发展的动力。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促进交流会吕兆丰副会长致辞表示,麻醉学科要利用好国家政策,从二级学科出发,加强重症医学、疼痛医院、急救复苏等专业人才梯队及护理专业内涵建设全面提升麻醉学科的凝聚力及学科整合能力建设,为提升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及医疗水平保驾护航。明确了围术期医学的定义、定位和发展方向。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沈柏用副院长发表致辞指出,外科学发展迫切需要以病人为中心,在现代围术期医学理念及ERAS指南指导下,提升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只有麻醉学科发展好了,外科学才能更好地发展。特别愿意参加围术期医学分会的各种学术活动,也愿意积极建言献策,把中国的围术期医学分会建设好!衷心感谢麻醉学界的鼎力支持任娜英!

上海市卫计委副主任闻大翔教授发表大会致辞。闻教授回顾了当年代表仁济医院与北医三院同仁交流医院管理经验的经历,对北医三院各级领导班子重视医院的科室管理表示赞赏,同时热烈祝贺北医三院成立60周年。他表示,自己从一名麻醉医师学习和成长为医疗管理者,对麻醉专业怀有深厚的感情,会继续为推进某种事业的发展、提高麻醉医务人员的地位和工作积极性而努力。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赵靖处长在致辞中强调,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国家针对一个医学专科相继出台了两个重要文件是史无前例的。特别是在首届医师节前夕,由七部委联合出台加强麻醉学科建设的文件,从开设麻醉门诊、加强麻醉护理单元建设、提升麻醉科收费标准,到改变麻醉学人员编制的配置比例、计算方法,以及学科内涵建设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规划。这既是对麻醉学科多年来奋斗所取得的成绩的肯定,也是对麻醉学科人员紧缺已经严重影响到医学的进一步发展的现状的充分认识。这些指导性文件能够为国内麻醉学科健康顺利地发展给予政策性支持,为国内麻醉从业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国家层面将启动督导巡查程序,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版块2
围术期医学发展趋势
由米卫东教授、黄文起教授、马虹教授主持。南京幼升小
邱春元教授进行主题为“美国围术期医学的发展状况”的专题演讲。
熊利泽教授进行“现代化医院的发展趋势及麻醉医师的角色定位”演讲。
沈柏用教授进行“从外科医师角度看围术期医学”的演讲。
于永浩教授、高鸿教授等专家教授参与讨论。
板块3
产、学、研源头创新等热点问题讨论
由郑宏教授、张宗泽教授、吴安石教授主持。
首先吴一兵教授进行“脑功能监测与人工智能辅助麻醉的探索与实践”的演讲。
随后赵靖处长、闻大翔主任、陆林院士、熊利泽教授、于布为教授、崔德华教授、吴一兵教授集体讨论了“人工智能辅助麻醉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问题。

第三板块讲者、主持人合影留念

板块4
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
由吴新民教授、曹君利教授主持。
于布为教授发表了“如何看待循证医学?”的演讲。
李成付教授进行“高危产科麻醉”专题演讲。
夏中元教授、赵平教授、陆智杰教授等参与了讨论环节。
板块5
ERAS
由孙义教授、王秀丽教授主持。
王天龙教授进行“围术期脑健康与加速康复外科”的演讲。
仓静教授主讲“ERAS与多学科合作”。
罗艳教授探讨了“围术期呼吸系统管理的关键问题”。
赵晶教授、冯泽国教授、张孟元教授等参与了讨论。

第二会场
2018年9月9日
2018年围术期麻醉护理进展研讨班
北医三院麻醉科郑虹彩、张静两位护士长共同主持研讨班开场仪式,对各位麻醉专业、麻醉护理及相关专业的代表的到来表示欢迎,并期待与大家切磋交流。
随后,现场播放了北医三院麻醉护理宣传片,与会代表共同收看了宣传片崔锡恩 ,对北医三院麻醉护理单元的发展历程有了初步的了解。
上午的护理研讨版块由李琪教授和郑虹彩护士长主持。
北京大学护理学院院长尚少梅主任就麻醉护理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展望。

中华护理学会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护理部李葆华主任对麻醉护士的角色担当进行了深度探讨。
上海护理学会副理事长阮洪主任与参会代表一起探索了护理专科发展之路。广东省麻醉学会麻醉护理专业委员会常委丁红主任详尽解析了麻醉科护理风险因素的评估与预防的管理策略。中华护理学会手术室专业委员会委员郭莉主任向学员们介绍了国内外麻醉科护士的工作状况。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护理专业委员会常委韩文军主任讲授了麻醉护理科研工作在临床开展的方法。
下午的护理版块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何苗护士长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护理部邓述华老师共同主持。
中华护理学会手术室专业委员会委员龚仁蓉主任讲授了提高麻醉科护理质量的管理方法。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手术中心麻醉科邓曼丽护士长解读了麻醉恢复室麻醉恢复室精细化管理卜卦歌词。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郑虹彩护士长介绍了手术平台高效运转模式下的PACU管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张静护士长讲授了麻醉科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麻醉科涂淑敏护士长讲授了人文关怀在麻醉科护理中的应用。

第三会场
2018年9月9日
青年科技创新论坛
版块1
临床科研设计规范与创新
由戚思华教授、刘克玄教授、王云教授主持。
首先进行了贝朗麻醉科学研究基金介绍。
韩如泉教授进行“临床研究设计实施规范”的主题讲座。
余剑波教授进行“开拓思维-在个人现有研究中植入中医元素”的拓展。
版块2
液体治疗研究的启示
由思永玉教授、拉巴次仁教授、王胜教授主持。
罗艳教授进行液体治疗科研思路探析与分享。
王强教授讲述了精准围术期液体治疗的困惑与展望。
李金宝教授进行“人工胶体在围术期目标靶控液体治疗中的作用”的讲座。
下午的学术交流板块开场前,吴新民教授进行主席致辞。
麻伟青教授讲述了“肌松拮抗领域新进展”。
谭刚教授介绍“精确调控 精细治疗--老年患者深肌松全身麻醉病例体会”。
学术交流内容结束,2018年全国“青年麻醉医师围术期医学知识大赛-北京赛区决赛拉开精彩帷幕漆树过敏。王天龙教授为获得决赛一等奖的代表颁发获奖证书。

专家评委与参赛选手和主持人
合影留念


workshop
2018年9月8日
2018年9月8日,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围术期医学分会2018年学术年会“以病例为导向的麻醉临床核心技术高级培训班”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外科楼四层示教室成功举办,同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围术期麻醉护理进展研讨班Workshop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科研楼125教室顺利举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徐懋教授主持开班仪式,对各位学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大家介绍了参与本次教学培训的专家。1
理论授课
麻醉科副主任王军教授做了“可视化技术与困难气道管理的未来”的专题讲座,着重讲解了目前可视化工具的最新进展与临床应用情况,并结合临床实例为学员们梳理了困难气道管理流程。麻醉科副主任李民教授本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思想讲授了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

2
workshop
9点30分,Workshop培训正式开始。学员被分成A、B、C三组,每组10人,轮流培训,每个环节培训加考核时长40分钟。
上半场
上半场的培训包括紧急气道管理/外科气道建立培训、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模拟器、经胸心脏超声(TTE)培训三部分内容,分别由张耕教授、徐懋教授和冯新恒教授担任培训教官。
张耕教授分别讲授了多种外科气道建立方法,包括Melker、Quicktrach和scalpel等,并指导学员在动物实体喉管上进行操作。
徐懋教授将纤支镜模拟器和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气管插管进行联合教学,教授了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及肺叶分段识别,同时,还指导大家制作纤支镜训练的模拟设备。
来自心脏超声科的冯新恒教授给在场学员进行TTE教学,并指导报告解读的要点。王宁教授结合临床病例进行深入的应用指导,指导、教授学员进行多切面的TTE检查福元运通。
下半场
下半场的培训包括床旁胸腹腔超声(eFAST)培训、超声引导下的躯干神经阻滞、超声引导下的四肢神经阻滞三部分内容,分别由付鹏教授、韩永正医师、许挺教授和戎玉兰医师担任培训教官。
付鹏教授和韩永正医师结合当前热门的创伤评估理念,进行了扩展的创伤超声重点评估法(eFAST)教学,使学员对急性胸腹部损伤患者作出正确的评估,辅助临床早期诊断。许挺教授给到场学员讲解了椎旁神经阻滞、竖脊肌平面阻滞、TAP、髂腹下神经阻滞、髂腹股沟神经阻滞等多种躯干神经阻滞方法,并指导学员在实体动物标本上进行练习。戎玉兰教授结合自身多年从事神经阻滞操作的经验,进行了臂丛神经阻滞、腰丛神经阻滞、坐骨神经阻滞、股神经阻滞等多点位的操作教学,临床实用性强,达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围术期护理进展研讨班workshop
2018年9月8日
北医三院麻醉科郑虹彩、张静两位护士长主持开班仪式。
北医三院麻醉科副主任王军教授和北医三院护理部邓述华老师为研讨班致辞,对麻醉科护理工作取得的成绩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王军教授为护理研讨班致辞
邓述华老师为护理研讨班致辞
麻醉科多位资深护士
进行PACU常见护理工作授课与演示
郑虹彩护士长讲解“如何做好PACU护理工作”。
姚瑶护师传授“PACU常见护理配合解析”。

冯丹丹护师进行“麻醉恢复室常见并发症的处理”的讲析。
李淼护师进行“全身麻醉手术后PACU护理要点”的讲座。
刘丽萍护师进行麻醉护理科研分享。
随后张静护士长带领学员参观麻醉恢复室环境、布局,李琳、郝艳妮护师实地讲演PACU工作流程及仪器设备管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在国内开展麻醉科护理工作较早,经过多年的探索,已形成了具有北医三院特色的麻醉科护理工作流程,在麻醉科的临床工作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此次围术期麻醉护理进展研讨班,切合临床麻醉护理工作的需要,请多位北医三院资深护理老师为学员实操演示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使学员近距离接触麻醉护理。同时多位在麻醉护理届造诣颇深的专家为学员授课,从理论方面提高了学员对麻醉护理工作的认识。
本次培训班的特色
1
以病例为导向,结合实际,便于学员理解和掌握,尤其是后期的临床应用。
2
多位主任和高水平专家参与教学,还特别邀请到超声心动专家和超声科主任现场演示,使我们的学员能够得到最专业的培训和指导。
3
本次培训,我们为学员提供了动物器官标本,让学员有实体操作的机会。
4
本次workshop上,培训教官细致讲解、耐心答疑、倾力演示,手把手指导学员轮流操作,玖竜并对每一位学员每一项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考核。
5
护理专场对PACU相关护理工作进行理论讲演,并进行实地参观,使护理学员对围术期医学的认识更加深刻。


至此,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围术期医学分会2018年学术年会圆满闭幕。这是一次知识的交流、智慧的碰撞、技术的切磋,本次学术年会给大家带来了一场丰富精彩的学术盛宴。